手机摄影从小白到大师

《手机摄影从小白到大师》2018年11月第一版,阅读笔记。

1. 开启 HDR 功能,轻松应对大光比

page-15

在拍摄中遇到明暗差距非常大的大光比场景,可以通过开启 HDR 功能,HDR 使得手机将多张曝光不同的照片叠加处理成一张,让画面的明暗程度更清晰,从而让画面的细节表现得更丰富一些。

2. 对焦和测光是可以分开的

page-17

在 iPhone 中,对焦和测光分离需要通过 App 来实现,如 VSCO 软件的拍照功能,点击屏幕滑动手指,实现对焦与测光的分离

3. 色彩在照片中发挥的重要性

page-62

色彩三要素: 色彩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来描述,人眼中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结果。

色相: 决定画面是由什么颜色组成,通过改变色相,颜色发生变化。

饱和度: 决定颜色浓淡,改变饱和度,感官上会发生亮暗的变化。

明度:决定照射在颜色上的白色有多亮。

3.1 色环图

page-64

色环一边(包含黄色,橙色,红色)为暖色,另一边(包含紫色,蓝色,绿色)为冷色。一般来说,暖色会给人一种活力和欢快的感觉,而冷色则用来表达安静祥和的气氛。

色环对面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色环相邻的颜色互为邻近色

对比色在颜色饱和度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创建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

4 从 RGB 讲起

page-260到264

三原色: RGB,其他颜色都能通过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

显示器分辨率: 1600 * 900,代表显示器横着有1600个像素,竖着有900个像素,这里的像素是指构成显示器的最小发光单元,每个像素都能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而一个像素之所以能呈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每一个像素是由 3 个子像素(最小发光体)构成的,也就是红色子像素(只发红色光),绿色子像素(只发绿色光)和蓝色子像素(只发蓝色光)。当着三个子像素按照不同的比例发出光线时,这个像素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最终在显示器上呈现出万千世界。

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像素显示最纯的红色,只需要告诉显示器: 让红色子像素发出最强的光线,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不发光。现在我们给每一个子像素分配一个从 0 到 255 的强度,0 表示不发光,255 表示发最强的光,那么刚刚红色就可以表示成 RGB(255,0,0), 相应的绿色 RGB(0,255,0), 蓝色 RGB(0,0,255).

当三种颜色都不发光时,就是纯黑色,因此黑色是 RGB(0,0,0) 而 纯白色就是三种颜色都发出很强的光, RGB(255,255,255). 而灰色,就是 R = G = B 时,如 RGB(126,126,126).

4.1 颜色变化

如果让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发光最大,而蓝色子像素不发光,那么会呈现什么颜色呢?

我们知道三原色,红,绿,蓝对应的对比色(色环上相差180度) 的颜色是青,洋红,黄。

原色

对比色

绿

洋红

任意两种颜色相加都能得到第三种颜色的互补色,因此

红色 + 绿色 = 黄色(蓝色的互补色) 即

RGB(255,0,0) + RGB(0,255,0) = 蓝色(0,0,255)的对比色 = 黄色(255,255,0)

同理: 红色 + 蓝色 = (绿色的对比色) 洋红色: RGB(255,0,255) 绿色 + 蓝色 = (红的对比色) 青: RGB(0,255,255)

如果一个像素是(255,255,100) 呢?这时候依然是黄色,因为红色和绿色的发光强度最大,所以还是这两种颜色的混合色黄色为主。但是蓝色也发出了100的光,所以黄色就不那么纯了,因此就是饱和度比较低的黄色

如果一个像素是(50,100,200)呢,这时候这个像素的颜色就位于最大发光强度的色彩最大发光强度色彩与次发光强度色彩的混合色 之间。最大发光强度是蓝色(200最大),最大(蓝色)和次大(绿色)的混合色为青色。 因此这个最终颜色位于 蓝色和青色 之间,是一个冷色系的色彩。

page-266到280

5.1 通道直方图

分为红色通道直方图,绿色通道直方图和蓝色通道直方图。

如红色通道直方图,是将一张图片所有像素的 R 值抽取出来,然后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其数值分布的工具。

红色通道直方图横坐标为 0 - 255, 表示 R 值的大小,y 轴表示分布的数量。如果 x = 50 的地方,y 轴最高。则表示图片中所有像素,像素值 R = 50 的点最多。如纯红色图片 (200,0,0),那么直方图上除了 x=200的地方有凸起,其他地方都没有,因为整张图片的 R 值都是 200。

5.2 RGB 直方图

RGB 直方图其实是三个通道直方图的叠加

5.3 RGB 直方图的特殊形态

RGB 直方图左端无凸起:

说明没有一个像素是 RGB(0,0,0) 的,即绝对没有纯黑色的区域。

特性: 1. 画面较强的空气感或胶片感,当没有纯黑色区域的时候,暗部就是偏灰色的,像是隔了一层空气 2. 画面显得不够通透,没有纯黑色显得画面的暗部灰灰的,不实。

RGB 直方图右端无凸起:

说明没有一个像素是 RGB(255,255,255)的,既没有纯白的区域。

特性: 1. 画面较强的安静感和湿润感,没有纯白色,刺激感不强,自然会带来安静感。 2. 画面显得不够明亮,没有纯白色会让画面的亮部看起来沉闷,不够通透。

RGB 直方图左右都没有凸起

说明既没有纯黑区域,也没有纯白区域

特性: 1. 同时获得胶片感和安静感 2. 但是可能显得十分不通透

为了充分运用直方图特性,我们还需要学习曲线工具,参考文章末尾的课外参考资料。

page-282到

包含两类曲线,分别是 RGB曲线(又称白色曲线)和通道曲线(红色通道曲线,绿色通道曲线和蓝色通道曲线)。

RGB曲线调整曝光,而通道曲线曲线则主要用来调整画面的颜色。

无论是RGB曲线还是通道曲线,初始状态都是一条 45度 的斜线, x 轴从 0 - 255 表示输入值, y 轴也是 0-255 表示输出值,即默认情况下,画面没有被处理,则输出值等于输出值。

6.1 白色曲线

当你调整曲线时,就会打破输入输出的平衡。比如你把线往左上角拉动,则 y 轴大于 x 轴,比如,有一个点从 (100,100) 变为了 (100,120), 就表示这个画面中所有亮度为100的点都变 了。 当调整白色曲线的时候,实际上会同时调整 RGB 的值,如一张 RGB(128,128,128)的纯色图片,通过曲线工具拉出(128,190)的曲线时,则纯色图片变为 RGB(190,190,190), 即这张图片的颜色变亮了,但是色彩没有变化,因为 RGB 的值同时变化了 (190-128=62)。

因为曲线工具调整出来的形状是弧形的,因此它的变化不局限于一个点,而是整体一个面,因此整体的变化细腻而平滑。

6.1.1 常用的几种曲线:

  1. 提亮曲线,即往左上角拉动白色曲线,输出大于输入

  2. 压暗曲线,即往右下角拉动白色曲线,输出小于输入

  3. 高对比曲线(S型曲线),让亮的变得更亮,暗的变得更暗。即数值大的部分,往左上角拉动,数值小的部分,往右下角拉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通透画面,使画面更加清晰,如果觉得画面灰蒙蒙的,可以使用这条曲线,副作用是降低画面细节的表现力

一般高对比曲线调整画面时,有个标准时,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张照片的 RGB 直方图凸起主要集中在中间,同时左右两侧又存在少数凸起时(不包括雪景和夜景等特殊场景),这张照片的对比度就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因为人们拍摄的大多数照片都是中间调偏多,纯黑和纯白存在较少的

  1. 低对比曲线(反S型曲线),与高对比曲线相反。让画面亮的地方变暗,暗的地方变亮。呈现的画面明暗变化更加平缓,对比度降低了,可以显示更多的画面细节,让画面显示更丰富的信息,但是也容易让画面产生灰蒙蒙的感觉

  2. 分区调整曲线,即通过分段控制曲线的方式,实现比如: 让亮的地方变亮,但是暗的地方保持不变的效果,或者其他分段调整的效果。具体实现是,将曲线的右侧往左上角,确保亮的地方更亮,但是通过多个锚点固定曲线的左边,使得暗部地方不变。

  3. 左端点曲线,即调整曲线的左端点,往上移动或者往右移动往上移动,则原本纯黑的区域,变成灰色,往右移动,则原本灰色的区域,变得纯黑。

  4. 右端点曲线,即调整曲线的右端点,想左移动或想下移动往下移动,则原本纯白的区域,变成不是纯白,往右移动,则原本不是纯白的区域,变得纯白。

6.3 红色曲线

即调整该曲线,只会影响画面中像素的 R 值。R值提高不代表就是一定变成红色,因为最终颜色还取决于 GB 的值,但是如果原图比如是(0,0,0), 那么提高 R 值就是让图片变成红色

同样红色曲线也有白色曲线的那些曲线类型

6.4 ,绿色曲线,蓝色曲线

略,同红色曲线

6.5 曲线工具的应用

6.5.1 利用曲线工具校色

page-314

如果一张照片存在色偏,那么首先应该修正。

  1. 加色校色: 如一张云朵的颜色为洋红色,但是本来云朵应该是白色的。那么可以通过调整 洋红色的对比色(绿色)曲线,来使得白云变白。

  2. 减色校色,如雪变成了蓝色,但是雪应该是白色的,那么可以通过调整蓝色曲线来使得雪变为蓝色。

  3. 混合校色,即可以混合 加色和减色两种方式

6.5.2 利用曲线工具调色

7. HSL 工具及其应用

page-327到343

色彩的基本属性:H(色相 Hue),S(饱和度 Saturation),L(明度 Lightness)

从本质上来说,HSL 工具就是一个分区(分区的基准是颜色)调整工具,当选择一种颜色进行调整时,只有这种颜色会受到影响。

因此更为更为精准的修改某一种颜色

7.1 基础介绍

泼辣修图中的 HSL 包括 8 种色彩,包括三原色(红,绿,蓝),他们的互补色(青,洋红,黄),以及两个中间色(紫色和橙色)

7.2 色相调整

比如选中洋红色时,调整色相,则画面中的洋红色就会变为其他颜色。同时在 HSL 中防止颜色变化(过大)出现断层等不正常的现象,因此每一种颜色的变化幅度都收到了限制。一种颜色只能向色相环两边的颜色变化,如洋红色两边是红色和蓝色,因此洋红色的色相变化只能在红色到蓝色之间

色相变化规律: 1. 当提高色相值时,颜色会变成色相环顺时针方向的颜色。如洋红色,提高色相,变成顺时针方向的红色。 2. 当降低色相值时,颜色会变成色相环逆时针方向的颜色。如洋红色,降低色相,会变成逆时针方向的蓝色。

7.3 饱和度变化

调整饱和度会改变颜色的鲜艳程度,如调整红色饱和度,提高时,画面中的红色更加鲜艳,降低时,画面中的红色偏向灰色

如果将所有色彩的饱和度都降低到最低值之后,整个画面就变成了黑白色

8.高低光工具

page-345到346

HSL 基于颜色对画面进行分区,而高低光工具则是基于亮度对画面进行分区。

亮度分区为:高光,白色色阶,黑色色阶,阴影。 分别对应最亮的区域,较亮的区域,较暗的区域和最暗的区域。

通过对这四个部分进行分区控制,实现全方位的调整。

9. 色彩工具

page-348到354

9.1 色温

当黑体收到 3000k(开尔文温度)的热力时,就会变成黄色,那么就把发出黄色光线的光源的色温定义为 3000k。

色温越高,光源发出的颜色越偏冷,从低到高的色温颜色大致为: 红-橙红-黄-黄白-白-蓝色。

9.2 白平衡

即将白色还原为白色的过程,如身处黄色的光源中,白色的物体会变成黄色,我们人眼会“智能校正”,理解那个物体是白色的。但是相机不能,因此我们需要设置白平衡,来让相机理解那个物体是白色的。

9.3 饱和度与自然饱和度

饱和度: 调整画面的饱和度,数值变得很高可能画面的颜色溢出,损失细节。 数值变得很低则可能变成黑白照片。

智能饱和度则在饱和度的基础上,自动保护高饱和和低饱和区域,当饱和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提高智能饱和度不会再影响该区域的饱和度,而如果一直提高饱和度,那饱和度会一直提高。

10. 光效工具

page-356

10.1 去雾

消除雾气,画面更加通透。

增加雾气,画面更加朦胧。

10.2 曝光

提高曝光,让画面更加明亮 降低曝光,让画面更加昏暗。

10.3 亮度

和曝光工具比较相似,也可以让画面明亮或者昏暗。区别在于

提高亮度,让画面明亮,且降低对比度 降低亮度,让画面昏暗,且提高对比度

10.4 对比度

提高对比度,画面明暗反差强烈,画面更加通透但是细节减少。

降低对比度,画面明暗反差缓和,画面更多细节,但是会显得灰蒙蒙的。

10.5 清晰度

原理是通过识别画面中物体的边缘(反差大的区域),然后调节这些边缘区域的对比度。

提高清晰度,则画面更有质感,可以修复轻微失焦的画面。

降低清晰度,画面更加模糊,有时候可以模拟动漫效果和水彩效果。

11. 色调分离

page-367

为画面的阴影区域和高光区域分别加入不同的色彩

如为阴影区域加上青色,则只有阴影区域受到影响,高光区域不受影响。

降低色彩平衡的值,则高光区域会增加 为阴影区域加入的 色彩

提高色彩平衡的值,则阴影区域会增加 为高光区域加入的 色彩

12. 特效

page-375

  1. 色差

  2. 像素化

  3. 眩光,加入发光效果

13. 局部调整工具

page-381到388

即针对画面的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调整方式,应用不同参数的调整方式。

四个工具: 1. 渐变调整 2. 圆形调整 3. 笔刷调整 (自由涂抹,调整参数作用的区域,很高的自由度) 4. 色彩调整 (选择某一种颜色所在的区域,进行调整)

14. 人像

page-390d到396

  1. 点去除,修复污点

  2. 液化 手动调整画面的形态

分为: 推移工具,变小工具,变大工具,恢复工具

15. 后期实例

page-403到430

  1. 重塑色彩

  2. 黑白后期

App 安利

慢门拍摄: Slow Shutter Cam -- iOS

建筑矫正(调整视角): SKRWT -- iOS

双重曝光: Union -- iOS Fused -- Android

参考资料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