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哥的 Linux 私房菜
1. 计算器概论
计算机硬件
冯诺依曼架构: 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中 控制器,运算器
都是在 cpu
中。
cpu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里头包含有微指令集。如果要主机实现某些特定功能,需要参考这颗CPU是否有相关内建的微指令集。
cpu用于运算和判断,运算的数据完全来源于主存储器(内存),主存的数据来源于输入单元,cpu处理完之后写回主存,由主存传输到输出单元。
tips
: 要加快系统性能,需要加大内存,因为所有的数据都要经过主存储器的传输。
cpu架构
精简指令集(RISC),每个指令运行时间很短,完成的动作纯粹,复杂任务需要多个指令完成。
复杂指令集(CISC),可以执行低阶的硬件操作,指令数目多且复杂,花费时间长,处理的任务较为丰富。常见的是AMD,Intel的x86架构。
x86:因为最早的Intel发展出来的cpu代号为8086,后来依次有80286,80386.后来x86结构的cou由8位升级到16位,32位,最终产生了64位cpu,因此64位的cpu又被统称为x86_64。 tips: cpu的位即cpu一次性能读写的最大量,64位表示一次性,能读写64bit的数据。
记忆单元:包含主存储器RAM与辅助存储,辅助存储即硬盘,光碟,磁带等。
cpu的数据源统统来自于主存储器,如果需要由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事情,则需要将经验(硬盘)的数据加载到主存中,再交由cpu处理。
单位速度
容量
0/1二进制单位称为bit,通常储存数据需要 8bit = 1Byte 字节。
B => KB => MB => GB => TB => PB => EB => ZB (间隔 1024倍)
速度
cpu的指令周期使用 MHz 或者 GHz, Hz为秒分之1,网络的传输单位为Mbps,Mbits per second。即每秒传输多少bit。所有20M的宽带为 20/8 = 2.5Mbyte的上传下载速度。
硬盘500G实际是10进制单位即,50010001000 Byte。而转换为文件单位时,使用二进制,变成了466 GB。
个人计算机
主板是连接各个组件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主板上沟通各组件的芯片组
设计优劣,就会影响到性能。
北桥:负责连接速度快的CPU,主存,与显示适配器。 南桥:负责连接速度慢的硬盘,usb,网卡等。
目前主流的架构中,大多将北桥整合到cpu中。
CPU频率,即CPU每秒可以进行工作的次数,频率越高代表单位时间内可以做更多的事情,CPU频率3.6GHz,代表这颗CPU一秒可以进行3.6*10^9次工作。
超线程(Hyper-Threading: HT):通过让CPU竞争计算单元,比如4核的机器,通过HT可以让操作系统认为是8核,因此可以同时运作八个程序。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核心直接参考硬件规格写成,所以同一个操作系统程序不能够在不一样的硬件架构下运作。
应用程序的开发都是参考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接口,所以该应用程序只能在该操作系统上面运作而已,不能够在其它操作系统上运行。
2. Linux
版本
RPM 软件管理
DPKG 软件管理
商业公司
RHEL (Red hat 公司)
Ubuntu
社群单位
Fedora Centos OpenSUSE
Debian B2D
3. Linux 安装
linux中,所有的装置都会被当做一个文件来对待。
分区
4.命令
目录操作:
环境变量: $PATH
将指定目录(/root)添加到$PATH中:
不同身份使用者预设的PATH不同,能随意执行的命令也不同
PATH能被修改
使用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来执行指令,比搜寻PATH来的正确
文件与目录管理
cp命令注意:
是否需要完整的保留来源文件的信息
来源是否为链接档
来源档是否为特殊的文件
来源文件是否为目录
获取文件名与目录名称:
文件内容查阅
文件搜索
脚本文件搜索,例如 which ls,显示ls脚本文件位置
原理:通过寻找PATH规定的目录来寻找,当命令为内置命令是如which history。则找不到,因为 history 命令是内置的,不是处于PATH目录中
搜索文件
建议: 先使用whereis,locate来检查,实在找不到才用find
locate的限制: 数据库默认更新执行一次,所以如果是新建立的文件,那么在数据库更新之前,是找不到的。 可以手动更新数据库,通过updatedb命令。 updatedb会读取/etc/updatedb.conf这个配置文件,然后再去硬盘里面搜索文件名,最后更新数据库。
find:
权限
要能 cd 进入某目录,则需要对目录具有x,可执行的权限
要能在某目录ls,则要有该目录的r 读权限
3. 压缩
gzip => zcat/zmore/zless/zgrep: 除gzip外,其它的命令zcat,zless用于读取被压缩之后的 .gz 文件
bzip2 => bzcat/bzmore/bzless
xz => ...
打包 tar
4. bash
为了方便shell的操作,bash内置了很多的指令:可以查询指令是否为bash shell的内置命令: type
变量
读取变量: echo $PATH 或者 echo ${PATH} 设置变量: KEY=VALUE // =之间不能有空格,设置KEY的值为VALUE
规则:
变量与变量内容之间用 = 连接:
key=value
等号两边不能有空格符
变量名称只能是英文字母或数字,但开头不能是数字
变量内容有空格则用单双引号括起来:
var = "lang is $LANG"
若为变量扩增内容时,可使用$变量名称来累加:
PATH="$PATH":/home/bin
若该变量需要在子程序中执行,需要用
export
使其变成环境变量。export PATH
.取消变量用
unset 变量名称
:unset myname
子程序
就是说,在当前shell的情况下,去启用另一个新的shell,新的shell就是子程序。一般父程序的 自定义变量
无法被子程序使用,但是 export
之后成为环境变量,子程序能够读取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
查询默认的环境变量: env
,export
都能查出当前所有的环境变量
set
查看所有变量(自定义变量+环境变量
tips: set显示的变量中, PS1
为提示字符的设定,比如显示[用户名/用户组信息]
export
: 自定义变量转环境变量。子程序会继承父程序的环境变量,但不会继承父程序的自定义变量
变量内容也可以被删除
别名 alias unalias
bash环境配置文件
~/.bash_profile : 只要存在该文件,则接下来的两个文件不会被读取
~/.bash_login
~/.profile
/etc/bashrc
终端机的环境设定: stty, set
如可以利用退格键删除字符,利用ctrl + c 终止指令,都是通过 stty
决定的。
数据流重定向: [<, <<, >, >>, 2>, 2>>] (略)
实现如将屏幕输出信息保存起来。
命令执行依据: ;,&&,||
; 不考虑指令连续性,即无论前面命令成功失败,都会继续执行接下来的命令 && 只有前面的执行成功才会继续执行 || 前面的命令发生错误则执行后续的,否则不执行
管线命令 pipe
将前一个指令传来的正确
信息(不能处理错误信息),传给后续的命令。 后一个指令必须能接受输入。
数据撷取 cut grep
cut: 所有信息当中,一行一行分析,如果一行的信息当中有我们需要的信息,则取出该 信息
grep:所有信息当中,一行一行分析,如果一行的信息当中有我们需要的信息,则取出该 行
排序 sort, wc, uniq
sort: 进行排序 uniq: 重复资料只显示一个 wc: 计算文件多少个字,多少行,多少字符
双向重定向 tee
将数据流分别保存到文件,和显示在屏幕。
5. 账号管理
添加用户: useradd 授予密码: passwd usermod, userdel
Last updated